誰來讀新聞 by少年報導者
Dettagli canale
誰來讀新聞 by少年報導者
《少年報導者》是獨立媒體《報導者》製作的兒少新聞平台,我們認為看新聞沒有年齡限制,孩子與大人一樣,也想了解各種時事議題,並且參與討論。在這裡《少年報導者》的小管家「報導仔」會邀請大朋友、小朋友,把世界上重要的事情說給各位聽。除了中文,還能聽到多國語言版本唷! 歡迎追蹤《少年報導者》的「誰來讀新聞」Po...
Episodi recenti
470 episodi
【諮商心理師張瓈文的心理健康急救關鍵字】小孩也會需要心理諮商?什麼是心理健康急救員?如何聆聽才會讓人更願意說出困難?
在台灣,每5人中就有1人曾經歷過常見的精神疾患,尤其以焦慮和憂鬱症為大宗。從今年10月10日開始,公務人員每年新增3天的「身心調適假」,也代表我們社會不只在...

小記者請問國衛院長|台灣未來20年最大的健康挑戰是什麼?有「通用疫苗」能一次預防多種病毒嗎?國衛院正打造哪些「祕密武器」?
台灣過去自製疫苗比率不到10%,高度仰賴國外疫苗,在歷經SARS、COVID-19等病毒大戰後,台灣在疫苗研發與因應新興疾病上,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國家衛生研究院是國...

小記者請問國衛院科學家|為什麼流感疫苗要年年打?AI可以幫助像我這樣生病的孩子嗎?為什麼有些是藥丸、有些是藥水?
我們吃的藥、打的針,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研發過程要經過哪些步驟?又要怎麼證明對人體真的有效呢?這一集《少年報導者》Podcast「小記者,問什麼?」,由參加...

中文讀報|【我的14歲】李洋:清晨的首班列車,終於載我抵達「贏球」那一站
14歲的李洋,每天搭首班捷運到羽球強校,自嘲是「小胖子」、球技不及王齊麟,但憑著「不到最後一刻都不能放棄」的精神,一路從乙組闖關甲組,並在東京和巴黎奧運...

【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的超高齡社會關鍵字】台灣怎麼變成超高齡社會的?如何延長健康餘命?地中海飲食吃了會長壽?肌少症怎麼辦?終身學習又能帶來什麼?
人類壽命進入史無前例的長度,台灣也在202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但我們追求的,不只是活得長,更希望是「健康長壽」。雖然政府和醫療體系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健...

【DIKA的VTuber文化關鍵字】當「中之人」需累積「談資」?從VTuber延伸出的「VType」又是什麼?「畢業」後得換形象和名字,才能再出道?
虛擬偶像不再只是小眾趣味,而是一場正在改寫娛樂產業的科技與文化浪潮。在YouTube全球「超級留言」收益最高的前20大創作者中,有16個是VTuber;台灣目前也有專...

【法律學者林佳和的罷免關鍵字】罷免民意代表在世界各國並不常見?為什麼歐洲國家偏好公投、不愛罷免?台灣可能發生「解散國會」嗎?
今年7月26日,台灣進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罷免投票,一口氣針對24席國民黨立委、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投票、最終全數未通過。接下來在8月23日,第二波投票將決定...

小記者請問手語翻譯員|台灣手語沒有「髒話」?手譯員的手都很靈活、不會酸嗎?原來手語最重要的是表情,不能有偶像包袱?
台灣手語是怎麼建立的?有什麼特色?常出現在電視上的手語翻譯員,平時又有什麼其他任務?
本集「小記者,問什麼?」節目邀請台灣手語翻譯領域的重要人物...

中文讀報|【我的14歲】徐志雲:性、戰爭與獨立的房間,一個落在金門的「碇真嗣」
出生戰地金門,精神科醫師徐志雲形容自己的童年也充滿「戰鬥的任務」,但就像《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碇真嗣一樣,他在戰鬥的同時,也更理解自己。
...

中文讀報|【我的14歲】珍古德:《杜立德醫生》讓我渴望與動物對話、《人猿泰山》開啟我走進非洲探險的夢想
91歲的珍古德接受《少年報導者》專訪,回憶自己在二戰期間度過的童年時光,其中對她影響最深的書是《杜立德醫生》和《人猿泰山》。
本集讀報你...

【獸醫科學家蔡沛學的守護石虎關鍵字】石虎在台灣為何是瀕危動物?石虎保育的殺手是誰?什麼是域外保育?冷凍方舟可以帶來什麼希望?
台灣的野生石虎族群正在快速消逝中,事實上,就在最近(2025年6月28日)一隻追蹤超過三年的傳奇石虎「豆棗」確認死亡,救傷人員發現她倒臥在人跡罕至的雜林中,...

小記者請問昆蟲專家|昆蟲學家都在做什麼?蜜蜂消失人類活不過3天?如何讓螞蟻不走直線改繞圈圈?
你們是否曾經對昆蟲的謎樣行為感到好奇?或是想知道昆蟲學家平常都在做些什麼?
這集「小記者,問什麼?」邀請到三位對昆蟲有興趣的小記者來向台大昆蟲學...

【剴剴案鑑定醫師呂立的兒少保護關鍵字】什麼是兒童虐待?責任通報制度怎麼運作?如何幫助高風險家庭?鑑定醫師又如何為孩子發聲?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台灣每年超過1萬件兒童不當對待事件,9成以上發生在家庭內,施暴者8成是父母、也有在家外幼托照顧場域。引起社會關心的兒童虐待事件「剴剴案...

小記者請問月經專家|月經太早來會長不高?月經來更容易減肥?同樣是女生,為何初經時間差這麼多?
《少年報導者》Podcast新單元「小記者,問什麼?」從孩子的觀點和好奇出發,抛出對世界的各種疑問,為大家尋找真實又新鮮的答案。本集節目,3位小記者特別向台大...

中文讀報|【我的14歲】楊双子:閱讀和寫作,引我進入《七龍珠》的「精神時光屋」
2024年,楊双子的作品獲美國國家圖書獎,14歲時的她和妹妹從未想過,有一天文學會帶她們走到這裡。
本集讀報你將聽到楊双子述說他的人生故事,...

中文讀報|【我的14歲】司徒惠康:孤軍父親、養女母親,貧困讓我更渴望闖向大世界
從國防醫學院退役後轉任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的司徒惠康,曾參與過SARS、COVID-19世紀之疫,與猛烈的病毒作戰。鮮為人知的是,他是一名泰緬孤軍之子,從軍,其實是...

【天主教台灣總修院院長的教宗選舉關鍵字】教宗選舉的祕密會議怎麼進行?樞機主教為何穿紅衣?新教宗都會在哭泣室流淚?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辭世,全世界都在關注,誰會是下一任新教宗人選?教宗選舉會議在今天(2025年5月7日)正式登場,總計有135位不同國家的樞機主教具有被選舉權與...

【精神科醫師李俊宏的兒少心理健康關鍵字】頭痛腹痛可能是憂鬱症?拒學生其實也想上學?網路遊戲成癮前,留意3大網路危害徵兆?
在台灣,近年來兒少憂鬱症、焦慮症比例快速成長,已成為兒心科門診成長率第一名的診斷類別,而確診憂鬱症的孩子,許多從國小開始就有自殺與自傷的意念,兒少的心...

小記者請問國防部發言人|當兵不適應怎麼辦?未來如果徵兵不夠,女生也要服兵役嗎?AI要怎麼操作無人機?
《少年報導者》Podcast「誰來讀新聞」新單元「小記者,問什麼?」從孩子的觀點和好奇出發,由《少年報導者》培訓的小記者主持、採訪,走進第一線、與各領域的專...

中文讀報|【我的14歲】呂忠翰:打赤腳登上人生第一座百岳,和山成為交往一輩子的「好朋友」
曾數度攀登海拔8,000公尺以上高山、且締造台灣首次無氧登頂紀錄的「果果」呂忠翰,小時候曾被判定「智力不足」,被送到體制外的學校就讀,意外讓他與山林邂逅,...

【經濟學者吳文傑的關稅關鍵字】最早的關稅制度源自美國?川普公布的對等關稅到底怎麼算?台灣的「矽盾」會失去作用嗎?
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上任後,點燃一波全球關稅戰,針對180多國加徵關稅,作為美國第六大貿易逆差國的台灣也成為主要「受災國」。不僅世界最大半導體廠台積電宣...

中文讀報|【我的14歲】何榮幸:我希望,那一年沒有得到愛國作文比賽冠軍⋯⋯
非營利媒體《報導者》創辦人、曾獲卓越新聞獎「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的何榮幸,進入新聞界30多年。他在大學時即立志從事新聞媒體工作,認定「一輩子就只想要做好...

中文讀報|【我的14歲】柯志明:為了見白色恐怖入獄的爸爸,我把一整本的《新英文法》讀完
1961年,柯旗化遭控「預備叛亂罪」,被重判12年。當時,他的兒子柯志明只有5歲,他一直以為爸爸是在「美國」進修,直到14歲才得知父親入獄的事實。到台東泰源監...

【醫師侯勝文的急診壅塞關鍵字】急診壅塞是如何造成的?護病比和檢傷分類是什麼?急診怎麼用才合理?
今年急診壅塞情況已達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急診是救助急重傷病患的場所,然而,最近在醫院內卻經常出現病床推至大廳、病患坐在輪椅上接受診治的情況,這到底是怎...

【布拉瑞揚舞團的文化關鍵字】從郭俊明到布拉瑞揚?瑪莎葛蘭姆的現代舞啟發?排灣族文化歷程,如何從雙手創造回到從心出發?
「一直以來任何一場演出,小至部落巡演到國家戲劇院,甚至在國際各大舞團上,來自台東嘉蘭部落的布拉瑞揚舞團,每一位原住民舞者在演出最後都拿起麥克風介紹自己...

【氣象署副署長洪景山的溫度關鍵字】反聖嬰作祟,台灣11年來最冷冬天?全球均溫卻創新高?海洋熱浪讓颱風變強?
每年12月到隔年2月是台灣的冬季,你是否有發現,過去3個月可是比前幾年的冬天還冷嗎?一波又一波的寒流報到,讓整個冬季氣溫低於14度的日子就有41天,平均氣溫更...

小記者請問罕病同學(下)|一直吃不飽怎麼控制體重?打雷鞭炮聲對你們有什麼傷害?為什麼你們特別愛交朋友?
今年(2025),《少年報導者》Podcast「誰來讀新聞」開設新單元「小記者,問什麼?」,這個由小記者主持、採訪的聲音節目,將完全從孩子的觀點和好奇出發,由接...

小記者請問罕病同學(上)|看不見怎麼學滑板、手指張不開怎麼打棒球?你會介意被稱為「罕病患者」嗎?你們的夢想是什麼?
今年(2025),《少年報導者》Podcast「誰來讀新聞」開設新單元「小記者,問什麼?」,這個由小記者主持、採訪的聲音節目,將完全從孩子的觀點和好奇出發,由接...

中文讀報|【我的14歲】楊恩誠:媽媽的小庭院和《讀者文摘》的書,帶我走進昆蟲的大世界
現為台灣大學昆蟲學系特聘教授的楊恩誠,是解開「蜜蜂迷航之謎」的昆蟲專家,然而,他並非從小就對昆蟲情有獨鐘,而是在父母開明教養下,走上了這一條路。回想起...

中文讀報|【校園寶可夢】「小鰻鰻」和牠的原生魚和特有種朋友們──新北巿裕民國小的保育活教材
新北市裕民國小有一條「水生走廊」,飼養了40多種台灣原生魚種,包含電影《大尾鱸鰻》中的正港鱸鰻,大家都叫牠「小鰻鰻」。他們在老師、同學的細心照護下,生活...

中文讀報|教育部年花2億補助中小學生理用品,為什麼許多女同學「不敢領」?
教育部每年投入2億多元,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針對經濟弱勢提供每月200元生理用品補助,也在高中職以下的校園定點提供免費生理用品,希望促進月經...

粵語讀報|教育部年花2億補助中小學生理用品,為什麼許多女同學「不敢領」?
教育部每年投入2億多元,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針對經濟弱勢提供每月200元生理用品補助,也在高中職以下的校園定點提供免費生理用品,希望促進月經...

客語讀報|教育部年花2億補助中小學生理用品,為什麼許多女同學「不敢領」?
教育部每年投入2億多元,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針對經濟弱勢提供每月200元生理用品補助,也在高中職以下的校園定點提供免費生理用品,希望促進月經...

台語讀報|教育部年花2億補助中小學生理用品,為什麼許多女同學「不敢領」?
教育部每年投入2億多元,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針對經濟弱勢提供每月200元生理用品補助,也在高中職以下的校園定點提供免費生理用品,希望促進月經...

日語讀報|教育部が年に2億台湾元を支出して小中学生に生理用品を提供しているものの、利用者が少ない。それはなぜだろうか?
教育部每年投入2億多元,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針對經濟弱勢提供每月200元生理用品補助,也在高中職以下的校園定點提供免費生理用品,希望促進月經...

英語讀報|The Education Ministry spends 200 million annually to subsidize menstrual product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o why do many female students "dare not receive them"?
教育部每年投入2億多元,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針對經濟弱勢提供每月200元生理用品補助,也在高中職以下的校園定點提供免費生理用品,希望促進月經...

越語讀報|Bộ Giáo dục chi 200 triệu Đài tệ mỗi năm để hỗ trợ sản phẩm vệ sinh cho học sinh trung học và tiểu học, nhưng tại sao nhiều nữ sinh lại “không dám nhận”?
教育部每年投入2億多元,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針對經濟弱勢提供每月200元生理用品補助,也在高中職以下的校園定點提供免費生理用品,希望促進月經...

菲律賓語讀報|Bakit Maraming Babaeng Estudyante ang “Nahihiyang Kumuha” Kahit Naglalaan ng 200 Milyon ang Ministry of Education Para sa Kagamitang Pangmenstruwal?
教育部每年投入2億多元,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針對經濟弱勢提供每月200元生理用品補助,也在高中職以下的校園定點提供免費生理用品,希望促進月經...

印尼語讀報|Kemendik Kucur NT$ 200 Juta / Tahun untuk Subsidi Produk Menstruasi, Mengapa Banyak Siswi “Enggan Mengambilnya”?
教育部每年投入2億多元,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針對經濟弱勢提供每月200元生理用品補助,也在高中職以下的校園定點提供免費生理用品,希望促進月經...

泰語讀報|กระทรวงศึกษาธิการทุ่มงบปีละ 200 ล้านเหรียญไต้หวัน อุดหนุนโครงการผ้าอนามัยฟรีแก่นักเรียน แต่ทำไมนักเรียนหญิงหลายคนถึง “ไม่กล้าไปรับ” ?
教育部每年投入2億多元,推動「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政策,針對經濟弱勢提供每月200元生理用品補助,也在高中職以下的校園定點提供免費生理用品,希望促進月經...